■本报记者 李春 李琛
6月19日下午两点,团省委召开2011年全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将于6月至8月,按照项目化运作方式整体推进暑期“三下乡”活动,全省5万名大中专学生将深入到11市的119个县(市、区)进行暑期的社会实践。
这是山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三下乡”活动,团省委党组也把这次活动作为团省委贴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全省共青团品牌工作之一来推动,而这项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也将会成为全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团省委书记班子全体成员及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地市团委、省直、国资委、驻晋单位及高校团委负责人共280余人参加。
团省委副书记高键在会上强调,要发挥全省各级团干部的聪明才智,通过社会各方力量,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而这项工作也将成为今年暑期全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响应胡总书记号召让大学生“向实践学习”
山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15年来,经过高校团委的组织,每年都有上万名学生在全省的地市进行不同方式的志愿服务。2011年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中,向青年学生发出了“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
就在近期,省委副书记金道铭专门作出批示,要站在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信念、锤炼品格、提升本领、永远跟党走。实际上,这正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所要求青年人应该做的,永远跟党走,建功新山西。
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按照“全省联动、项目带动、校地互动”的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优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组织全省5万名团员青年深入到全省 11市 119个县(市、区)的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地,广泛开展主题为“永远跟党走、建功新山西”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开创我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的新模式,实现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广大青年长才干、校地双方谋共赢的目标。
调查研究做先导
活动之前,团省委书记班子对全省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在校大学生有60万,因社会大环境影响,所有大学生都面临着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迫切需要;而另一方面,无论在企业中,还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高端人才断档问题十分严竣。
因此,在响应党中央、省委号召的同时,高校团委如何利用好手中的资源,让大学生学有所用,如何在“三下乡”活动得到人生价值的体现,对未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便成为团省委书记班子的工作方向。
调研结束后,团省委相关负责人立刻着手与高校团委、地市团委负责人联系,针对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现象与各级团组织负责人沟通,研究出“三下乡”活动要结合重点围绕党史宣讲、政策宣讲、省情考察、环保实践、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化惠民、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选择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需求,选择确定活动项目。突出学校的优势,依据地方需求,横向合作联系,就近就便推动整体工作等原则。
对于地市团委来说,如何利用好这批资源,就需要发挥每一个团干部的才干,把劲用在刀刃上。正如太原市小店区团委书记刘素林所说,首先应该消除“大学生下乡啥也干不了,甚至是扰民”的误区。
“我们小店区近几年先后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近十个院校共同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各级团组织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一项品牌工作,所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责无旁贷。”刘素林说。
县区共青团做好全面准备
实际上,利用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学生与地市团委的精准对接。这也是“三下乡”活动中最贴心的环节。出于对大学生安全的考虑,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洽谈会中也具体到了大学生个体的精准对接,最终实现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会议上,高键同志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让团干部开动脑筋,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作为接下来全团工作的重点,团省委也将逐级推进 “三下乡”的活动时间:6月16日至21日,是活动的组织动员阶段,6月22日至30日是项目的对接阶段。七八月为项目的实施阶段,8月底至9月上旬为总结表彰阶段。
有了逐级推进的时间表,项目的细化就成了成败的关键,首先高校也会把专业化、项目化的团队与地市团委进行对接,实现岗位的充分利用。
地市团委提供的工作岗位也将会对大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岗位体验式的实践会让大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地去工作。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志愿服务将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长处支教、支农、支医,将更好地展现团队运作能力。
“第一阶段,将大学生分配到各个街办乡镇,参加迎中博志愿服务,突击城乡清洁工作,第二阶段,带大学生参观两个企业、社区和新农村,第三阶段,开展青年自组织调研与迎中博志愿活动,第四个阶段,分析总结,撰写调研报告。”刘素林说,松紧有度,一张一弛的安排,既不让学生过度劳累,也让他们充实收获。
对于这次活动,太原市晋源区团委书记董笑龙说,开发设计好大学生服务项目,是保证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高校学生中有学医疗的、有学环境保护专业的,晋源地区内有需要看病的、有需要水土保持等各种需求,更有晋源区转型跨越发展的若干项目平台,完全能够很好地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