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我承担了2011级新生2个班级的政治辅导员工作,如何尽早胜任并做好辅导员工作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中华传统的国学文化中,始终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弟子规》是选取《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文人李毓秀根据宋朝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最初的名字叫《训蒙文》。后来,又由清代中期山西儒生贾存仁加工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八百多年的锤炼,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材。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用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情,涵盖了人一生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以学文》八部分。
学习《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个人修养,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孝、悌、谨、信、爱、仁,都属德行的范畴,只有认真知行《弟子规》所要求的孝、悌、谨、信、爱、仁,才能逐步建筑起德行的塔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在学好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的前提下,再进行智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者告诉我们,德行良好的人掌握了知识,知识就会为人类社会谋幸福,发挥出知识的最大威力。德行差的人掌握了知识,他就会给人类制造灾难。另一方面,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德育方法强调青少年要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便能使人在其所从事的活动中执着追求,坚韧不拔。《弟子规》的德育思想重道德实践,在道德实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对当前重灌输、轻实践的学校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将弟子规中的113件事全部学好,而且能够坚持做到,就是一个仁者,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