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王晓英推荐——《菊与刀》

日期:2011-11-15点击:来源:学工部 作者:本站

【写作背景】

1944年,二战中的日本败局已定,美国急于制定战后对日政策。在美国全力以赴与之作战的所有敌人当中,日本人是最让人感到费解的对手。因为与这个强大的对手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巨大,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对付它。西方国家认为,即使是在战争中,也应该遵循一些符合基本人性的战争惯例,但在日本人眼里却没有这些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敌人的本性就成了一个核心问题。要与日本作战,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潜心研究日本,《菊与刀》就是这一研究成果:一个作为文化问题的战争军事问题报告。其研究意见不仅为美国军事外交决策所采纳,也被日本本土称之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出版销售】

本书自1946年正式出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作”。65年间,已经被翻译为30种语言,创下了天文数字般的3000万册销量。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作者对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义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性的解读范本,问世65年间,想模仿和超越这本作品的不计其数,但没有一本能做到。

【阅读意义】

中日两国是近邻,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但是事实表明,中日两国未必做到了对对方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近年来中日之间各种摩擦增多就是一个明证。为了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不可缺少。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们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经典著作。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内容简介】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菊与刀,一如樱花与武士。本尼迪克特选择这两个内涵迥异的意象,意在象征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或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日本人行动和思考方法中存在的相互矛盾要素,有的是来自于不同场合,有的则来自于历史环境的变化,如看不到问题的历史的一面,就不能对日本文化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美国女人类学家。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太原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14070202000019号 晋ICP备08003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