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就业之深度调查]就业:期待毕业后的成功转身——对我院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

日期:2009-03-09点击:来源:学工部 作者:张奕星  李希贤

2月14日,是学校学生开学报到的日子。在此之前,04级医药信息班的小宋同学则放弃了寒假的休息,早早地来到学校。一方面要参加医院的实习,另一方面则要留意周围的就业信息。

与小宋有着同样心理的同学不在少数。

于是我们试着走进他们解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严峻的就业形势

据官方数字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表示,2008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匆匆间,大学生涯的结束必将镌刻在每个毕业生的回忆之中,每个人避免不了都要对步出校门后的生活进行重新的选择

人生转折路口的又一选择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校又有一批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或选择继续攻读深造,为自己下一步的就业增加更强有力的说服力,或选择就业,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或选择自主创业,尝试做老板的滋味。

站在即将毕业的十字路口,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实现“化蝶”的蜕变。于是在校园中,我们看到他们开始忙碌起来,通过各种途径搜寻关于就业的信息,而这些只鳞片爪形成了大家对“求职、就业”的最初印象。

考研是临床专业学生的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我们调查的十几名同学当中,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半数以上选择考研,继续充实自己。临床专业的学生(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三个专业)几乎全部参加了2009年1月的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诚然,有一个更高的文凭可以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尤其是对于学医的我们来说。但这其中多少人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而考研,又有多少人是在疲态凸现的就业压力下为了逃避就业而盲目地使考研成为一股风潮呢?

04中西2班的小李同学表示:“虽然现在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够继续攻读研究生,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不改变我高考选报医学院校的初衷。”与小李有着不同想法的是同宿舍的小梁,他说:“考研,我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三年研究生的学习或许能帮我找一个满意的工作。”

当考研成为一种选择,是逃避还是对学术的情怀。好象谁也说不清楚。

调查发现,除了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之外,今年跨专业考试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如护理系的部分学生选择医学、药品营销、营养学等硕士研究方向。

一位中医学(医学英语方向)的学生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选择报考的是法律专业研究生的,虽然难度很大,但大家都愿意为自己的梦想放手一搏。”

积极联系谋求就业

考研的同学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焦急地等待着初试成绩。相对于他们,剩下的同学则早早地步入了就业的状态。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毕业生希望尽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在“社会大学”中深造,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保留生存的一席之地。他们面对就业的心态和选择也是多样的。

从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相对就业情况好一点,去医院当护士,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是他们心中目前最美好的愿望。他们其中已经有人联系好医院,准备实习期结束后直接留下工作。中药系的毕业生们也在积极向各大制药公司、药厂、药房等投放简历,期待着用人单位那惊鸿一瞥的青睐。中医学(医学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将凭借其外语优势选择出国或者去外企工作。而中医学(医药信息方向)的毕业生偏向于在医疗系统进行一些档案管理或系统管理的工作。

创业影响学生

当创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时,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的观念深深影响着当前的大学生。

自主创业的学生大都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描绘自己当前美好的蓝图。在采访中,一些未来“老板”的想法让人怦然心动。一位中医学(医学英语方向)的学生认为自己能从事外贸生意,既不浪费专业学习,又顾及了自身兴趣爱好。

中医学(医药信息方向)的一名同学说:“我们专业的学生,去医院或者卫生局就业困难比较大,希望能够和本专业的人一起到社区、学校等从事建立健康卫生档案之类的工作。”

考碗族的选择

许多同学把选择到国家机关当公务员,或者考取党政机关的选调生,到事业单位谋求一个稳定的工作形象地比喻为金饭碗、银饭碗、铁饭碗。而到这些单位都需要考试,他们正积极地准备。

这些“考碗族”在即将告别菁菁校园之际,为的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找一个稳定的落脚点。

部分同学参加了去年的“国考”,面对中央系统及垂直系统的公务员考试,他们表示:“参加国考只是练兵,我的重点是本省的公务员考试和大学生村官考试。”

在采访中,我们无意中看到4#楼6层的一个宿舍6个人中有4个人都紧张地备考,手里拿的是《申论》或《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公务员考试好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这公务员稳定的工作吸引着不少的同学。“去‘端公家饭碗’‘吃皇粮’这些想法可能有些‘守旧’,但在目前的就业压力下,我觉得很实际。”一位同学说。

“想想考公务员我也很头疼,不仅要过五关还要斩六将,使尽浑身手段,确实很辛苦,但想一想如果能考上,再多的苦也不白吃,再多的钱也不白花,毕竟工作是关系到一辈子的选择。”

到基层去建功立业

当国家正在大力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而部分毕业生对此却提出了疑问:“我也十分想到基层去,但是基层有我工作的条件吗?”

对这一疑问,2009年2月18日出版的山西晚报则报道今年省好消息。今年,我省将在吕梁市、临县设立试点,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大学生医生,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问题。

至今,我校积极助推的地方项目也有了新的结果,即大学生将进乡镇卫生院当医生,试点单位吕梁市、临县。

相对于稳定的待遇,两年的就业缓冲期,更多的择业机会,大学生村官成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首选。

选择意味着付出和承担,如果有太多的选择也意味着没有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

与这些有着不同就业心态的人相比,还存在着极少数的不积极的毕业生。在就业前景似乎不被看好的今天,一位同学告诉我们:“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护士资格证,拿什么去找工作?”

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如果说把高校的毕业生比喻作“皇帝的女儿”,那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已成为历史,现在“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与其一味的抱怨,不如打铁先得自身硬,积极一点,练就强硬本领,为自己多谋划一些事情,把自己积极地推销出去。

保持良好心态

只有清醒的心态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学生处王旭处长表示,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清很正常,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也很正常。虽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大学较于真正的社会相距甚远。对于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否以一种更加清醒的眼光看待就业,对于他们的发展也许比想象中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对“就业”的认识其实是个人心态的反映,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往往决定最终的发展道路。这种心态应该是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的,这种心态应该是带着思想和精神的独立性去寻求就业途径的。

“很多人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待“就业”,甚至有些人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产生了逃避或者推迟就业的念头,寄希望于在校园中等待自身心智发展成熟后再选择就业,以便更好的适应和应付社会,殊不知,对个人的发展和成熟来说,“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也有很多人过高地看待自己,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自己能做什么职业,看不起基层的锻炼,最终把自己捆缚在“精英”的白日梦中。”王旭处长这样分析。

“钢笔论”—选择

王旭处长讲述了“钢笔论”的故事。

“一支价格昂贵的钢笔摆在橱窗里,很漂亮,质量也特别好,你拿起来反复欣赏,把玩,最终还得放下,因为买不起。但是一支价格廉价元的钢笔,虽然不及昂贵的美观耐用,但是至少也能写字作文,最重要的是价位适合我们。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10元的钢笔,等到有了足够的钱再回头买昂贵的钢笔。”

同样择业也是一样。现在我们无论知识结构还是社会经验都比较欠缺,那些条件好待遇优的工作不是为我们准备的,从零开始,慢慢积累自身财富,才能胜任更高档次的工作。

最后得到昂贵美观的“钢笔”。

的确,与其好高骛远梦想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不如踏踏实实从基层开始。其实对于本科生,特别是对于我们医学生,基层是很好的去向。在大城市的医院,就算进去了你不是名医不是专家没有经验,你的病人会很少,自我提升的机会也不多,但如果在基层,因为人才缺乏,你就是专家就是人才,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中国已经告别“计划经济”“精英教育”的时代了,现在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多如牛毛,如何定位自己,以何种心态对待就业,无疑是成败的关键。

我校的毕业生还是具有比较现实的心态的,尽管对许多事物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心中依旧怀揣梦想,对各种选择也能够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无论考研还是就业,无论行医还是经商,考村官还是出国,都是不错的选择。

未来总会在不懈努力下逐渐清晰,我们相信,毕业了,都会有一次华丽的转身。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太原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14070202000019号 晋ICP备08003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