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按照创建“学习型”学团工作队伍的要求,学工部拟定于2010年8月23日—8月25日赴右玉县进行学团队伍第十五次集中学习。本次学习的主题为:学习”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我院第三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开拓创新我院新时期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要求全体学团工作者准时参加。
时间:8月23日 6:45学校门口集合,7:00准时出发。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毗邻毛乌素沙漠,地处高寒干旱区,雁门关外,长城脚下,昔日走西口的古道在此绵亘;但今天的右玉已走出黄土高原,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人气越来越旺,知名度越来越大。
右玉曾是荒凉的,解放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足0.3%,沙化面积达76.4%,“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但今日的右玉已是满目青翠,绿染大地,森林覆盖率达5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呈现出勃勃生机,被誉为“冬天的白玉石,夏天的绿翡翠”。
右玉曾是贫穷的,数十年前,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粮食难收,草木难生,人民生活十分艰难;但如今的右玉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高山阳坡花果山,滩湾盆地米粮川”,绿色生态畜牧富了万户,特色生态旅游乐了千家,一个“富而美”的新右玉渐行渐近。
60年间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外绿洲”的巨变让人惊叹,60载不懈奋斗、顽强拼搏、创造奇迹的右玉人民让人敬佩,凝结在这种沧桑巨变和伟大奋斗之中的“右玉精神”,让人震撼!历届十八任县委书记用自己的生动实践为人们树起了一座思想的丰碑,那就是可贵的“右玉精神”。这种可贵的精神不仅值得学习,而且应该大力弘扬。
“右玉精神”就是“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执政为民是“右玉精神”的核心。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对右玉风沙漫漫,人民苦不堪言的实际,把“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60多年,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染绿了沙丘、染绿了荒山,让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这是执政为民的最好诠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群众最想、最盼、最需入手,始终把“让人们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的要求放在心中,落在实处。
尊重科学是“右玉精神”的前提。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着眼于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 热衷于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催生了一些“水泡泡”式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错误政绩观,致使一些地方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但“山河依旧,面貌未改”,不仅没有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反而进入了劳民伤财的歧途,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越走越不科学。“右玉精神”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右玉把打基础,谋长远作为自己的选择,把大力植树造林,营造生态右玉作为自己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思想。
百折不挠是“右玉精神”的灵魂。一位县委书记坚持“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的信念并不难,难得的是十八任书记一以贯之按照一张蓝图,盯着一个目标,矢志不渝,不见青山力不止。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右玉精神”,艰苦奋斗60多年,让“不毛之地”成了“塞上绿洲”。这种精神让我们想起来郑板桥的一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右玉县书记们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没有为了个人名利各吹各的调,而是像不绣钢链条一样,环环紧扣,形成了钢铁的力量,一任接一任。“接力棒”式的正确政绩观让他们赢得了接力赛的最终胜利,我们需要学习这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右玉精神”。
艰苦奋斗是“右玉精神”的根本。曾经有人戏言:在右树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右玉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靠一张铁锹两只手、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苦干加实干,使一片黄沙肆虐、人类不宜居住的无际荒漠变成了塞外绿洲,创造出黄土高原大地变样、河山易色、生态发展的奇迹。“右玉精神”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右玉人没有被艰难困苦吓倒,他们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昂扬斗志是一种高尚的政治本色,一种优秀的生活准则,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值得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科学发展重在行动,创先争优贵在实践。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的今天,老百姓真切呼唤右玉县书记们“接力棒”式的正确政绩观,老百姓迫切需要右玉打基础谋长远的科学发展观,老百姓需要右玉精神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家乡。希望“右玉精神”这样的思想丰碑多些,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