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银屏上,并不缺少流行剧,真正缺少的是现象剧——是既有“金杯”又有“口碑”的制作。现在,《人民的名义》就是一部现象剧。在满屏尽是玄幻的当下,《人民的名义》的“霸屏”,是一股清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这部电视反映的内容,2015级临床中药班于4月20日晚7:30时在和剂书院甲座212教室举办名为人民的名义的周周秀,此次活动由邓昭琳和付智殷两位同学主持,2015级临床中药班全体同学悉数参加。

聊起现在最受欢迎的电视,毫无疑问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人民的名义》,可见其火热程度。然而一部理想的文艺作品,人们真正希望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反之,如果一部作品既没有意义也没有意思,只能扔入“回收站”。邓昭琳在台上说:“《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因为它反映的是反腐这一题材,切中了人们的内心,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一段时间以来,反腐深入推进,深刻改变了党风、政风,也改变了社会风气”。 在反腐过程中,人们并非局外人,而是以各种形式参与。在这方面,相信不少同学都有着不少的感慨。接着,付智殷给同学们简要的介绍了一下《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然后邓昭琳从剧中人物名字给同学们剖析出这部电视蕴含的另一个深意,比如李达康主要指使人民都能达到小康水平,指出李达康书记在剧中是个正面人物等等。
活动结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当代的大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率,节目内容泛娱乐化、甚至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电视节目等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着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