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院2014赴横岭暑期社会实践报道之十三---周桂香个人心得

日期:2014-07-17点击:来源:中医临床学院 作者:中医临床学院

夏日的沉淀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很荣幸成为中医临床学院暑期"三下乡"中的一员,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自己而言,我自认为三下乡,走基层,到农村,不是什么难事,甚至胸有成竹的认为自己对农村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但经过此次三下乡,方知个中滋味,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

参观石拐村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将我们在电视中司空见惯的抗日场景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一件件陈旧的兵器讲述的是一次次战争的故事,一桩桩惨案控诉的是日本人不可饶恕的罪孽.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像无数浴血奋战的先贤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义诊让我们每个人忙碌充实而获益匪浅,在当地卫生院设备简陋,人员配备不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随行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尝试,积极实践,学以致用,为患者测量血压,帮助老师起针,拔罐.看到义诊现场为病痛困扰的村民,我深感医生的责任,白衣天使的使命.通过义诊,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如果理论不能用于实践,那么一切都将是坐而论道。

问卷调查中,我们顶着炎炎夏日,伴着淅淅沥沥夏雨,走街串巷,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吃尽苦头,面临各种困难,村民的不相配合,部分人的不理不睬,语言交流困难,文化程度的差异,这些无疑都为开展问卷调查增加了难度,但我们并没有退缩,想尽各种办法,最终还是圆满的完成了调查任务,淳朴的村民,古典的民宅,农家的菜地,这里的一切都将成为最美的记忆!

上山采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在卫生院卢院长的带领下在将近5个小时长途跋涉的采药中,我们认识了柴胡,地榆,白头翁,马齿苋,狼毒花,牛蒡子等中药。翻山越岭,收获颇丰。真正体会到满山都是宝,野生中药材的丰富,并且个人认为如果当地百姓可以合理利用定会造福一方百姓。同时,让我对中药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我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为卫生院出了三块宣传板,希望可以普及医学知识让大家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日趋严重的"富贵病"有更好的了解,并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也为“三下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期六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六天中,我们十一个人共同努力,不辞艰辛,不怕劳苦,为和顺县横岭镇的村民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仍记得刚到潮湿的学生宿舍的沉默;仍记得一日三餐几乎全为面条的单调;仍记得用水用电不方便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收获知识后的满心喜悦;义诊中的实践尝试;问卷调查的圆满完成;上山采药的亲历亲为;宣传板的齐心协力;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将定格成为脑海中最美的画面。

短短的六天,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忙碌;短短的六天,是丰富多彩的六天;是获益匪浅的六天。六天让我们每个人对和顺横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食宿有镇政府赵主任的悉心照顾;工作有镇卫生院院长热情的帮助;还有工作之余结下深厚情谊的萌萌姐。六天的点点滴滴,六天的不懈努力,六天的成长收获,都将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珍贵。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经验,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了我们的人生阅历,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在学校努力学好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感谢"三下乡"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信念,同时也将成为一名好医生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太原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14070202000019号 晋ICP备08003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