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传》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全文分为六篇。特别是杨振宁关于做学问、教育问题的一些建议对我启发颇深,在此特与大家共享:
家喻户晓: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于1957年12月10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对大家做学问的方法他建议:第一点是随时尽量把自己的只是面便广一点。第二点是不要钻牛角。一个学问的前沿方向是很多的,有许多有生气的方向。最好走向这些有生气的方向。第三点是学习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按部就班;一个是渗透性的。
在中美建交之后,大批中国留学生去美国求学,在研究生的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很多事中国人。有时竞争就在中国学生中进行。科室很快发现使人难以承受事实:中国学生动手能力、研究新问题的能力普遍甚差。即使是优秀的中国学生也抵不上美国的一般学生。这一事实让杨振宁震惊,他大力呼吁:要急切改变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活的科学!
关于天才教育他建议不要过于急迫给孩子加压力学数学或其他学科以为人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这个年龄要让孩子在心理上、学习上平衡发展……
看到这些建议,作为学生教育者的我们,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在做学问、做教育上应该真正做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去做?不得不让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