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炎纪明教授新近编著出版的《诗海滤医》(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于中医药学知识之内的力作,值得每位从文、从医、重养生者认真一读的佳品。
有人说,“文是基础医是楼”,此言不谬。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体系都是一种文化,中医药知识更是如此。她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为耀眼的明珠。我曾经说过,如若从事国学研究而不研究中医学的典祖《黄帝内经》和《难经》、《神农本草经》,那么,这样的国学研究将会是不完备的,有缺憾的,而古代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炼的精髓。中医药知识虽然与诗词歌赋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两者却同根、同源、同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通相融的关系。炎纪明教授正是把握了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在专志攻医的同时,潜心于古代的诗词歌赋久矣。他上溯诗词歌赋的典祖 ——《诗经》,下逮中唐时期的李、杜,以其扎实丰厚的中医药知识功底,娴熟地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历时千年的诗词进行了医药科学层面的深刻诠释、演绎,赋予了古典诗词以医药学功能,从而使人们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也能领略和沐浴到医药知识的光芒。
当我认真玩味《诗海滤医》所筛选的古典诗词后发现,炎教授“滤医”的诗词有如下特征:
其一,以药咏诗。以药咏诗与《药性赋》之类歌括有别,前者借药咏诗,抒发诗人情怀;后者借用诗赋体例提炼药物性味归经和主治功效,便于初学者记诵,因此两者的出发点和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类型约占所辑古体诗词的六成以上,诗中所涉中药有140余种,内中又有如魏晋南北朝谢朓的《咏墙北栀子》、江淹的《采石上菖蒲诗》等一诗咏一药者,此类诗在《诗经》及唐代的诗词中较多,如唐王维的《山茱萸》、《百合》,韦应物的《见紫荆花》,李白的《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等,皆是以药引发作者的诗兴,悠然慨叹人间的世态炎凉。此类诗又有一诗咏多药者,如南齐王融和梁国萧纲、庾肩吾三人均有《药名诗》传世,无独有偶,三者均是一诗咏八药,凭借药名抒发诗人的情怀,表达了更深的意境,别有一番情趣,使药物与诗意相得益彰。唐代诗仙诗圣李白、杜甫更擅长于借诗抒情,以药表意,如杜甫就言“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是蜂虿,其多弥道周”(《除荨草》),这是借荨麻、蜂、蝎的毒性喻指社会的恶现及毒瘤,就要“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仇”(《除荨草》),表达了诗人忌恶如仇的正义心声和要像铲除有毒的荨麻一样予以连根拔掉的决心。
其二,以方诵诗。以方剂言诗与大量的方剂歌括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方剂作为油头,畅言作者感想是其目的;后者是借古诗体例言方剂之组成和功效,两者的出发点及其意义有所区别。这类诗词约20余首,除“口脂面药方”(杜甫《腊日》)、“松叶酒”(王绩《采药》)外,多为借诗颂扬长生不老方,体现了诗人们对生命的珍重,但汉魏晋唐时期炼丹服食追寻长生之风胜行,即或医药文献学家王焘虽然也发现其严重的毒副不良反应和弊端,但仍未能摆脱对此风的崇尚(《外台秘要方·卷三十六》)。不过古代诗人中对此风不乏慧眼独具而严厉针砭之人,并以“服药求长生,反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以诗为鞭而抽打之。
其三,采药情趣。历代诗人之中对采药情有独钟者有之,采药时攀岩越岭,不但可以强身健体,饱览山川秀美景色的同时又能增长医药知识,感悟和享受人生无穷的乐趣。诗人们不但野外采药(如庾阐的《采药诗》、王绩的《采药》),还可以在自家庭院中《种药》(唐·韦应物)、《摘药》(杜甫)、《锄药》和采摘后《洗药》(唐·钱起)。
其四,以诗吟病。诗人也是肉体凡胎,必然也会罹患各种疾病。因此他们以病吟诗,吟诗谈病,抒发其病中复杂的心情,如杜甫暮年不但患有老年性耳聋,视力也很差,于是以《耳聋》为题,将一个被疾病困绕的老者孤苦零丁的心境展示给读者。“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复明》),使人读后不由得心酸落泪。还有10余首咏及风证、痛证、瘴气、冻疮、胼胝、关鬲等近10种病证的诗词。
其五,诗咏腧穴。针灸腧穴富情趣,诗人巧思出佳作。这是古人诗咏腧穴的真实写照。梁元帝萧世诚博览群书,才思敏捷,长于诗赋。他以腧穴双关语意名诗(《针穴名诗》),脍炙人口,刻画出了宫女嫔妃出游,披着彩霞回宫的情景,句句双关,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作者深谙腧穴知识和驾驭诗赋语言的高超技巧,堪称以腧穴吟诗的上乘佳作。
其六,诗言保健。尊生,重生,保生是中医药学科终极的价值取向,也是其重要的学术内容。作词吟诗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境,也是古今养生保健的方法之一。《诗海滤医》中辑录了与养生有关的古诗有数十首。究其内容,有言药物养生的,有提倡“恬憺虚无”淡泊名利养生者,有提倡吐纳导引保健者,更具代表意义的是晋代陆机的《百岁歌》,其中应合《灵枢·天年》10岁为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蕴涵着一定的养神方法,熟读此诗,不但可以使人感悟健康长寿,颐养天年的道理,也有助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借鉴其中介绍的养生方法。
以上六者仅是我这个诗词歌赋门外汉的些许体会,难以涵盖是书丰富的诗、医内容,于此也已见其一斑,因此说这是一本值得认真一读有益于健康的好书。
大凡历代名医巨匠或文人雅士多有勤求博采,精医能文的良好传统,如北宋苏轼和沈括即是其例,他们的《苏沈内翰良方》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清代薛雪、徐灵胎、傅青主、何其伟等大医学家,都有诗作传世。如薛雪的《一飘诗话》是专门探讨诗歌理论的名作,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教育功能。他不仅医术高明,诗亦写得很好,因此诗歌评论家对其有很高的评价。近现代著名医学家丁福保、曹颖甫、范文甫、秦伯未、程门雪、李鼎、张灿岬等名医大家都于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裘沛然老先生,既是当代著名的国医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作者,他的《剑风楼诗集》就彰显了这位国医大师高超的诗作水准。研究伤寒论的大家岳美中教授也有《锄云诗集》刊行于世。
纵观古今名医巨匠,不乏填词吟诗的高手。他们常常以诗言志,以词抒怀;或以诗会友,或吟诗论药言疾。举凡世事沧桑,人生感悟,事业兴衰,临床心得,以及生活情趣等等,无不见之于诗赋文句之中。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一首好的诗词不亚于一剂缓释病情的良药,可以使人郁解闷释,心旷神怡。因此掩卷炎纪明教授的《诗海滤医》时使我想到,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后继之人,不仅要学习和继承前辈的高超医术,还应当认真地吟诵、鉴赏和学习他们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诗赋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