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医学生生活,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切身体会百姓疾苦,更深刻地理解“医德”、“仁心仁术”等医生必备的品格,我十分活跃地报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很庆幸,我顺利地成为了这光荣团队中的一份子,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这六天辛苦而又充实地乡下生活及丰富的心得体会。
下乡的第一天,上午7:30,我们中医系的10名同学收拾好行囊,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校门口等待着校车的到来。上午9:30,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冲破层层山峦,来到了大山深处的晋中市和顺县横岭镇镇政府,赵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稍作休息后,带我们参观了“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让我们学习并了解了当地的红色抗战革命事迹,纪念并缅怀了伟大的革命先烈们,此次参观学习再次提醒我们要热爱祖国,勿忘国耻!
下午,随行的专家老师们在横岭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开始义诊活动,我们从旁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量血压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学会了血压的实际测量,我还学会了发热的紧急处理方法,即耳尖放血或耳背静脉挑刺放血;刮痧要点,即先刮督脉,再挂两侧膀胱经,最后沿肋弓从里往外刮;三伏贴的适用范围,基本取穴配穴及操作方法;火针的简单知识,即操作前若用碘伏,是为了给神经刺激,让其避开火针而不被烫伤,若不用碘伏是为了专门烫死神经进行治疗,如三岔神经痛等。以上是我下乡第一天的收获。
下乡第二天,上午依旧跟随专家老师们进行义诊,由于当地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致使很多村民患有椎间盘突出、高血压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了解了针刺的一些注意事项;学会了肩周炎的一般治疗方法,即针刺病变对侧中屏穴且同时怎么动最痛就怎么运动;落枕的治疗方法;双膝退型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及穴位的配伍,即内外膝眼(针刺入关节腔)、梁丘、血海,若湿邪偏重加阴陵泉;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取穴,即承山、委中、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穴,若脚麻加昆仑、飞扬、阳陵泉;背部或腿部有静脉曲张,可挑刺放血进行治疗。
下午,我们在横岭镇进行调查问卷,在问卷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仅留下老人照看家里,下地务农,而由于长期的体力劳动,使得村民的抗病能力较强,对于头痛、发热、感冒等小病,则是能忍则忍,很少看病。由于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而去县城或市里交通又十分不便,且额外花销较多,所以大家都反映当地看病难,我觉得政府应该多扶持这样的贫困地区,多向这样的地方输送医疗及科技等方面的人才,促进其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下乡第三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们被困在了住宿的地方,多亏了热心的赵院长亲自开车来接我们去吃饭,饭后赵院长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及日常生活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当地整体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晚上吃了当地的特色荞麦面,据厨师介绍这种粗粮营养十分丰富。这顿粗粮体验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健康的生活。
下乡第四天,上午我们在旺盛村、广务村等地分别作了问卷调查。下午在老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体验了上山采药的艰辛与乐趣,同时认识了黄芩、牛蒡子、车前子、柴胡、地榆、白头翁等药材,既收获了汗水又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下乡第五天,上午我们与老院长开了座谈会,悉听老院长的教诲,并幸得老院长传授牙疼方、下乳方等验方,让我们懂得,身为医生所必备的品格与德行。随后协助晋中眼科义诊团队工作,为等待的村民免费艾灸、按摩、传授日常保健知识等,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送去温暖,帮助其减轻病痛。我真的觉得,能为病人减轻病痛,赶走病痛,是一个医生最大的快乐。我们身为医生真该急病人之所急,苦病人之所苦!下午我们为横岭中心卫生院更换宣传板,宣传高血压、乙肝、糖尿病等相关知识,让我体会到传播健康与关爱真的是件令人开心的事!
下乡的第六天,转眼间到了最后一天,在主任的亲切慰问与送别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青山水秀、民风纯朴的横岭镇。
为期六天的暑期下乡活动终于顺利圆满地落下了帷幕,虽然很累很闷,但是收获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体会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同时,我也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了解更多的乡土人情、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等。总之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