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院2014赴横岭暑期社会实践报道之九---侯敏哲个人心得

日期:2014-07-17点击:来源:中医临床学院 作者:中医临床学院

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都无法给予的。为期六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就这样结束了,但大家仿佛意犹未尽。这几天辛苦而又充实,沉重却又欣慰。我们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知识。

在准备工作期间,我们分工合作,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了周密详细的规划,这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日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和顺县横岭镇,短暂的修整后我们搭乘顺风车,在冯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石拐八路军遗址,开展了红色之旅。七月七日是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参观纪念馆,了解和顺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和顺在新中国书写的新篇章。感触最深的是那些日军所酿造的大大小小的惨案,光是看图片就足以让我们胆寒,更何况当时处于水深火热手无寸铁的国民?那种痛苦是我们远远体会不到的,我很庆幸自己出生的年代,更庆幸自己享受着共产党为新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在今天,我们依旧不能忘记国耻,珍惜和平是永远的主题。

接下来是义诊。这是整个实践活动中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在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我进行了进针,起针,拔罐,刺络放血,艾灸等简单操作,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游刃有余,我学到了课堂上无法给予的实训操作。在空余时间,听老师详细讲解了针灸的优势病种,了解了带状疱疹,面瘫,头痛,膝关节疼痛以及腰间盘突出的治疗。前来义诊针灸的村民有很多是腰4-腰5横突综合征,老师指导我们进行针刺腰4-腰5夹脊穴,环跳,秩边,阳陵泉,委中点刺放血,拔罐等操作,指导我们对膝关节疼痛的患者针刺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进行温针灸,由于准备匆忙,很多工具没有带,我们自己动手,使用手边的材料,自制器具。当听到患者说感觉很舒服时,我们心里都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在就诊的人当中,我们还见到了课本上所讲的反关脉,严重静脉曲张,严重腰肌劳损的病症。我们充分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大胆尝试,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问卷调查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我们在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街串巷,踏遍了崎岖小路,走进了寥寥无几的山区小屋,走过了横岭,广务等行政村,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据当地的人介绍,留在村里的老年人比较多。这里的人基本不怎么接触医药,有病也是扛一扛。但是他们对于我们的宣传还是很感兴趣,有的还主动跟我们攀谈聊天,了解我们的活动,很热情。

“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下过雨的山对我们更有吸引力。在老院长的带领下我们效仿神农,漫山遍野寻道识药。伴随着时不时被刺扎的痛苦,我们认识了黄芪,车前草,马齿苋,柴胡,形似苍耳的牛蒡子,还有课本上没有的狼毒花。其中白头翁和地榆长相相似,容易混淆。但是细看还是有区别的,白头翁的叶子像圆润的三叶鸡爪,根是白色的,而地榆的叶子像是缩小版的梧桐叶,根是黑色的。我们还见到了“传说”中的山丹丹,的确是花开红艳艳!

识药采药后,我们听老院长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和基本状况,讲述了他的临床经验。老院长说自己是扶正为主,多数是补虚。还给我们传授了治疗间歇性发烧,下乳,虚火牙痛的临床验方。方子中药的用量都很大,而且滋阴补虚的药味居多。老院长强调,基层医疗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医德医仁很关键,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理论很重要,必须结合实践,但是理论只有扎实才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老院长的一番话让我们对自己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必须很努力,很认真的去学习,去临床,去实践,才能真正学好中医,用好中医。

11日下午,得到院长的同意后,我们分工合作,结合当地的情况,将卫生院的三块宣传板进行了更新。我主要负责总体策划的版面安排工作,内容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乙型肝炎的预防,类风湿疼痛的缓解以及中医养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两个小时的忙碌后,三块清新简约,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出现在大家眼前。看着大家的劳动成果,再苦再累也觉得很幸福。

回去的路上歌声一直回荡着,不仅仅有不舍,更多的是感触。“三下乡”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起一句话,我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流过的泪,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这几天是辛苦的,但确实是充实的。任重道远,选择了中医意味着责任。“三下乡”是一段旅程,但我更在意的是这一路时而甘甜,时而苦涩,却又回味无穷的风景。前路坎坷崎岖,每一份付出都会获得一种经验,一种成长。我相信这段经历会是我大学生活中最灿烂的一笔,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历练自己,提高自己。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太原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14070202000019号 晋ICP备08003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