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对我而言是不平凡的夏天,放假之后,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的回家,而是参加了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却让我永生难忘。
7月7日早晨,我们乘坐校车前往目的地和顺县横岭镇,同行的有四名医院的老师,一名分团委老师和十名来自11级中医系的学生,我们将共同面对这不同寻常的五天。一路上我满心激动同时又有几分忐忑,因为,我不知道我们将要面对什么。半个小时之后,我们进入了一片山区,这里山岭纵横,蔚为壮观。然而穿插期间的半山腰上四面漏风的房子却让我隐隐担心,我们将面临的将是怎样的生活环境。终于我们的目的到了,是一个山间小盆地,房屋分布于道路两旁,虽然矮小却整齐而安详。我们的下乡之旅正式开始了。
我们在镇政府短暂休整之后前往了我们的第一站石拐村八路军纪念馆,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八路军使用过的手枪、砍刀、地雷、衣服、炮弹。。。。。。似乎每一样东西都叙述了一段辛酸而伟大的抗战史,我突然意识到正是由于大山的包围阻断了交通,挡住了敌人,才成就了这里的抗战功绩,虽然大山阻碍了这里的发展,但她依旧爱着这里的人民。
回到镇政府简单安排了一下吃住,我们住在一所小学里,女生自己把十二人间改成了六人间,男生则把4人间改成了5人间,那张大桌子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第五张床,由于在山里再加上下雨,被褥总是潮潮的的,但镇政府的赵主任为我们换上了新被罩,感觉很温馨。最大的问题是上厕所和用水的问题,因为厕所是室外的,为了安全,所以晚上上厕所必须几个人一起去,没有热水,我们只能用两个热水棒加热,这对于我们而言确实是个挑战。吃饭被安排到了镇政府,这里吃的都是粗粮面,口味也极具地方特色,起初大家觉得新鲜吃的津津有味,但当我们意识到天天如此时就有些吃不消了。但我们明白,这些已经是他们能提供的最好的了,我们应该心存感激。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依然很开心,因为我们大家在一起,无论多苦多累,我们一起承担。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二站,横岭中心卫生院,也是我们的主阵地,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了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义诊活动,活动中我们充分领会到针灸与火罐的神奇疗效和方便之处,简单的几个穴位和操作手法就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同时还克服了乡镇地区用药难的困难,大大激发了我学习针灸技术的决心。此外在义诊活动中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真实病例,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受益颇多,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实践和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须加强实践能力。
义诊结束后,我们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虽然第三天的大雨阻断了我们的行程,但依旧无法浇灭我们的激情,我们先后前往了横岭村,广务村等地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村里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而老年人中大多身体健康,很少看病,生病的人以劳损性疾病为多,如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其中大部分人选择西医治疗,究其原因是因为西药较中医便宜,疗效明确,同时中药存储不便容易腐败,导致中医在乡村发展受限。可见中医药的发展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如何改进不足,促进其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社会实践调查结束后,我们得知附近的山上有许多的中药材,这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决定效仿神农尝百草,亲自到山里走一趟,横岭中心卫生院的前任院长,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中医大夫卢院长便成了我们最佳向导。我们在卢院长的带领下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向山里进发,柴胡、地榆、白头翁、狼毒花等中草药纷纷展现在我们眼前,并由我们亲自采集。虽然我们满身伤痕,但我们用行动践行了中医,在深山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我们深感自豪。
下乡最后一天上午,卢院长与我们在横岭中心卫生院进行了座谈,老院长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教导我们要崇尚医德,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此外还将他的经验用方传授给我们,我们真是受益良多。之后我们帮助晋中市眼科医院检查小组做疏导工作,还利用患者的候诊时间为他们艾灸,我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艾灸疗效的神奇。
下午,我们齐心协力为卫生院制作了三块图文并茂的宣传板,还手把手地交当地的医疗工作者太极拳,我们作为下乡者在这里得到的太多太多,我们只能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回报你们。
我们的三下乡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回首这段往事,我们心中将是满满的感动,这片青山,这片绿水,这群纯朴的人民,这群可爱的队友,你们将是我以后人生中无限的动力,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