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家庭与社会价值的平衡之道主题采访

                                                         ——刘志华先生访谈录

日期:2019-03-12点击:来源:学工部 作者:杏林学子园

2019年3月11日,我校学生处处长梁晓崴邀请刘志华先生来我校进行进行专题讲座。刘志华先生是我校93级的优秀毕业生,同时也是思睿兔早教创始人,思睿兔好爸俱乐部创始人,并创办《黑龙江优生教育》杂志人民大学eMBA,除此以外,他还是黑龙江省山西商会会长。下面,我站记者对刘志华先生进行了关于事业,家庭与社会价值平衡之道的主题采访:

杏林记者: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就和您一样是职业经理人,她的生活忙到基本上只有工作,据您刚才所说,您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那么你又是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之间保持平衡,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状态呢?

刘志华:这个电视剧涵盖了许多家庭关系和心理学的内容。其实家庭和事业我之前也处理不好,当初为什么我爱人停薪留职离开三甲医院到了哈尔滨呢?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我要看足球,我大儿子要看天线宝宝,我强行看了足球,宝宝就去妈妈那里告状:这个叫刘志华的人怎么还不回家?其实就是在事业和家庭没有处理好。看似是一个孩子的纯真的问题,引起我和爱人的自我觉察,虽然当时还没有去学心理学,但是我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那年开始当时就把孩子送到我那边,单独相处大半年时间,后开她妈妈才过去。时间对每个人都是都公平的,忙了事业,家庭这块就可能会忽略掉一部分。所以这个家庭就像我们中医讲的,是一个整体,它需要的是阴阳五行的配合,刚柔相济的融合。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和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的角色是一样的。但是,父亲的角色可以由母亲来分担,同样,母亲的角色也可以由父亲来分担。所以父亲的角色不等于爸爸,母亲的角色不等于妈妈。很多人认为在事业和婚姻或者在子女教育上这些角色是冲突的。其实不然。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在子女六岁之后再去连接成本很高,是不可逆的。当今社会出现许多“妈宝男”、“娘炮”、“女汉子”,各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原因就就是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事业做的很大,工作时候非常忙就应该去缺失呢?不是这样的。角色的扮演与时间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举个例子,可能你与孩子长时间两地分居,那么你也可以通过视频或者音频与孩子保持固定频率的联系。如果你每天都特别忙,晚上回去孩子可能睡着了,那么周六周日可不可以挤出点时间来陪孩子呢?规则、分享、责任意识、输出能力和感恩的能量是父亲的角色给的要更多一点,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就会造成父亲角色的缺失。由此看来时间分配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掌握了科学的育儿道路上的认识。因此我们成立了思睿兔好爸早教俱乐部,以家文化为引领,从父亲角色去切入,让夫妻关系的和睦去平衡家庭,事业和社会价值。因为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你越管得越多越好,而是不要让孩子在自然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什么,你给了他一个关注生命健康的框架,做人品德的框架,让孩子在这个框架里面自由的探索和发展是最好的教育。

总结:教育历来是中国家庭及社会最为重要关注点。虎爸虎妈的出现更是将这个话题升提到全民讨论的高度,笔者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古代的人动辄是文武全才?大概与中国古代深厚的哲学思想分不开吧!儒家的入世之道就是做人、做事的框架,而道家,佛家的自然、恬淡就是孩子的自由探索与发展吧!

杏林记者:您是中医专业的学生,而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以及杂志相关,众所周知,这两个行业跨度非常的大,请问您是如何从中医药走上教育以及杂志相关的这条路呢?

刘志华:鲁迅先生当初也是弃医从文,当然不敢和鲁迅先生相提并论。当初一开始做健康工作的时候是侧重于孕妇的健康,后来,这些会员朋友希望我们帮助解决老公和教育孩子的困惑,因此,我爱人就花了很多功夫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体系,以便服务这些会员。因为我们是学中医的,因此我们对人体生理、病理有这更家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学习起来比一开始就专门去学心理学的人更为轻松。我们懂得整体思维,不会忽略了母亲的角色,不会因为孩子重要而忽略夫妻关系,因为我们中医知道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所以我们不至于等到孩子有了心里疾病才去诊治。做这个事情,使我和我的爱人觉得自己的社会价值更高。

总结:大道至简,中医的两大特点无非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从整体出发,掌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然后再结合个别事物的特征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学习一门学科,最大收获应当是掌握了这门科学的思维方式,构建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后,这种思维方式,三观伴随一生。


                                                                                                                                                                      记者:樊叶楠

 

校本部: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 邮编:030619

太原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14070202000019号 晋ICP备08003414号